簡介
看歐洲的家長如何面對不同觀念、作風、風氣的挑戰?如何融合或磨合?
如何協助孩童挑選主流社會的教育設施與軌道?如何「西化」又不忘本?如何自覺地擔當多元化、全球化浪潮的文化橋樑?.....
教育不只是個學習知識的過程,同樣重要的也是一個社會化過程。於是乎,海外華人子弟的教育無異於前沿陣地的練兵,該經驗既對「文化走出去」有參考價值,對國際接軌而言,也屬於觀摩的第一課。
本書特色:
1.本書是旅居歐洲的華人,對於東西方教育差異的比較。
2.內容可明白了解歐洲父母的教育理念及思想。
章節
- 【序一】他山之石(p.I)
- 【序二】歐洲華人子弟的教與育(p.VI)
- 主編的話(p.VIII)
- 編後語(p.X)
- 第一輯 東張西望看教育(p.1)
- 東西方家庭教育及價值觀之我見(p.3)
- 芬蘭兒童音樂教育一瞥(p.7)
- 英倫校園四季情(p.10)
- 兒子親歷德國基礎教育(p.16)
- 我和兒子的語言矛盾(p.26)
- 從西班牙看教育(p.30)
- 好孩子(p.33)
- 誰是未來的百萬富翁?(p.37)
- 漫談歐美華人子弟的成績與前途(p.39)
- 歐洲華人家庭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(p.43)
- 學生移民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(p.48)
- 法國的學制與教學方式(p.58)
- 俄國的教育:保住福利與適應改革(p.65)
- 漫談比利時孩子的中文教育(p.69)
- 校園內外(p.72)
- 注重社會需求的荷蘭教育(p.76)
- 差異在哪裡?(p.80)
- 「是你幫我挽回了我們的孩子」(p.85)
- 第二輯 育兒陪子記(p.89)
- 學好中文(p.91)
- 看孩子的語言學習(p.95)
- 我在德國辦學校(p.99)
- 南西的童年(p.103)
- 滴水映藍天(p.107)
- 暑假的荷蘭兒童「木工營」(p.110)
- 青春期的紅玫瑰(p.114)
- 寸草春暉(p.122)
- 快樂的安妮(p.127)
- 一汪苦水:給所有為青春期兒女苦惱的家長(p.131)
- 「媽媽,屁股是我的!」(p.134)
- 你對自己孩子究竟瞭解了多少(p.136)
- 在德國育兒記(p.139)
- 看孩子的房間(p.150)
- 失敗的母親(p.154)
- 祖輩慣壞第三代?(p.156)
- 不放鹽的蕃茄炒蛋(p.163)
- 在德國做義工(p.166)
- 家長會上的「嘉賓」(p.169)
- 看孩子的長相(p.172)
- 第三輯 教育感想錄(p.175)
- 從PISA測試反觀德國教育(p.177)
- 東西方教育之比較(p.194)
- 漫談文明與文化(p.204)
- 父女之間的那點事兒(p.207)
- 美聲不僅僅是洋腔洋調(p.213)
- 先設規矩,後成方圓(p.220)
- 探討德國的幼教環境(p.225)
- 智者的山 仁者的水(p.239)
- 國外作客的禮節(p.244)
- 無門的大學(p.249)
- 漫談德國的高校教育(p.251)
- 旅居德國後的小感想(p.271)
- 特殊教育面面觀(p.274)
- 看孩子的「金貴」(p.291)
- 強調自然環境的華德福學校(p.296)
- 「你不拿把槍在後面頂著怎麼行?」(p.300)
- 罪惡感不是一種情操(p.306)
- 第四輯 作者簡介(p.309)
作者簡介
歐洲華文作家協會
成立於1991年,六十多位成員遍佈歐洲十七個國家。創會人為趙淑俠女士,現任會長為俞力工先生。2001年共彙編四本集體創作,此教育文集為其中之一。
FB留言
同書類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