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
教養不是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。它更像鋪路,得一天天、一寸寸地做;扎不扎實、平不平坦,由自己的工作品質來決定。讓我們繼續為做一個好大人而努力,讓我們以熱情生活的身影,投遞美好訊息的語言,成為孩子的活榜樣。
自從出版《媽媽是最初的老師》以來,蔡穎卿從廚事與教養所結合、累積的個人經驗,就像千迴百轉的石頭,既能堅毅不移的承擔、更能釋放無限能量,她書寫著私體驗的軟文章,恰恰顛覆了一板一眼的理論課,而她的功夫就是「處處用心」。
在這段期間,更大的張力展現在蔡穎卿的部落格上,她希望藉由這座花園,把生活的感受化為教養的分享;而突破300萬的瀏覽人次,彰顯出我們的社會對親子教養的關注指標,也象徵了許多媽媽渴求幫助的期許。
在本書中,蔡穎卿將這個花園裡的動人文章整編出版,以期讓更多讀者來感受這裡所凝聚的愛、溫暖與養分,同時也將這幾年在工作、生活與教養上的更深刻體會融入其中--在「培養孩子」之前,父母更應該「培養自己」、做個「好大人」,將內在的自省化為切身的實作,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。
四個篇章的內容,從生活之愛、人格形塑、學習養成到作為父母的承擔與關懷,相繫在「內隱學習」的訴求中,逐一流露品德、儀禮、責任、表達、追求、價值觀等教養細節的真相與真理,鼓勵每一個父母,在教育孩子的路途上,讓自己成為提供美好訊息和語言的活榜樣;在充滿滋養與喜樂的親子之愛裡,與孩子同步前進。
章節
- 推薦序 省思、忠告與喜悅(p.6)
- 推薦序 答案盡在字裡行間(p.8)
- 推薦序 唯有歡欣執行(p.10)
- 自序(p.12)
- 生活之愛(p.18)
- 生活的秩序(p.20)
- 跟時間好好相處(p.24)
- 家事導師(p.26)
- 食物與愛(p.32)
- 「安靜」的滋味(p.35)
- 錯過的何止是一餐飯(p.44)
- 希望的羽翼(p.48)
- 孩子的眼淚(p.53)
- 讓生命穩穩流動(p.56)
- 孩子(p.60)
- 小鬥士(p.65)
- 跑吧!星期一(p.69)
- 接受(p.71)
- 怕(p.74)
- 結(p.76)
- 愛與管教(p.78)
- 成全生活的美好(p.80)
- 也許,我們應該當更自私的父母(p.85)
- 語言是一種過時的教養嗎?(p.90)
- 如果我們能好好說話(p.95)
- 也談「打孩子」(p.99)
- 我心中的歌(p.102)
- 樂在參與(p.105)
- 左撇子(p.109)
- 給孩子真正的自由(p.112)
- 留一片完整的時間(p.116)
- 燈下課子小記(p.119)
- 讓寫作變成愉快的活動(p.122)
- 愛的教育(p.125)
- 從一份招生簡章看學習(p.130)
- 作為父母(p.136)
- 柔軟、堅韌、希望(p.138)
- 用畫筆說話的小孩(p.141)
- 字條媽媽(p.146)
- 一位父親的信(p.149)
- 堅定的溫柔(p.153)
- 哺乳動物(p.157)
- 在變動中學會安定(p.160)
- 用心了解小小孩(p.169)
- 阿公與被被(p.174)
- 欣賞自己(p.177)
- 用閱讀培養自己(p.183)
- 做個「好大人」(p.187)
- 愛的資源(p.193)
- 為愛放手(p.196)
- 為愛捨得(p.198)
- 我女書旂(p.202)
- 手足十年(p.206)
- 生日贈言(p.209)
- 放手前的依依回顧(p.212)
- 副駕駛上路(p.215)
- 漫漫成長路(p.217)
- 我的寵愛(p.220)
- 開學日(p.224)
- 重修分別的功課(p.229)
- 遠(p.232)
作者簡介
蔡穎卿
1961年9月16日生,畢業於成大中文系。生平最大的志願是為家人經營出講究而不奢侈,精緻而不浪費的生活;二十三年來以此為目標努力不懈,並向朋友推薦這種實作的生活哲學。
曾出版過《媽媽是最初的老師》、《廚房之歌》、《我的工作是母親——Bubu的安家之歌》,以分享二十二年教養與陪伴的經驗,也記錄如何在工作中樂為母親的心得。心中最嚮往的是隱居在自營餐廳的廚房中過耕讀生活,由此讓創意有分享的窗口,也讓生活有靜默實作的機會。雖然還不算進入完全理想的生活,但每個月都接近夢想一大步,因此,中年的心境非常愉快滿足。
FB留言
同作者書籍
同書類書籍